新闻动态
公募中国研究组 | 莫蒂
编辑、统筹 | 莫蒂
制作 | 栗栗通
2025年,港股坐上火箭,在全球各大类资产中一骑绝尘,一扫2021年以来跌跌不休的阴霾。
上半年,恒生指数累计上涨达20%,涨幅超过4012点,创下了历史同期最大的升幅。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也分别上涨了约18.68%和19.05%,三大指数共同勾勒出牛市图景。
在此背景下,一些港股主题基金也取得了好成绩。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业绩排名前十的主动权益基金中,除了2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外,其余8只基金全部大幅重仓港股。ETF产品中,上半年业绩Top10更是清一色的港股相关产品,Top 10门槛的ETF上半年回报也超50.00%,展示了强大的收益能力。
港股,中国资产重估主战场
延续2024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势头,港股在2025年上半年彻底激活。
恒生指数年初开盘于19932点附近,到3月19日最高涨至24874点,最大涨幅超过24%,成为当时全球主要市场中涨幅最大的指数。4月初,尽管受到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恒指一度跌回至19260点,但港股市场很快收复失地。到6月11日,恒指涨至24366点,港股市场迎来技术性牛市。
上半年,恒生指数在全球主要股票指数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韩国综指和德国DAX。
市场流动性也显著改善。上半年港股市场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高达2402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104亿港元大幅上涨了118%。
新消费和医药两大主要投资赛道引领港股走牛。老铺黄金、三生制药分别以321.53%和288.98%的涨幅位居上半年涨幅榜的冠亚军,其中老铺黄金股价在6月冲上1000港元/股大关,较一年前的发行价上涨近25倍。另外耀才证券金融、荣昌生物、灵宝黄金、美图公司、国泰君安国际、泡泡玛特、德康农牧和易鑫集团涨幅居前。
2025年上半年,在市场反弹的大背景下,密集的锣声在港交所此起彼伏,行业龙头接连上市。录得新茶饮巨头蜜雪集团上市首日43%的涨幅,创新药企映恩生物首日股价大涨116.7%。6月26日与6月30日,每日均有3家上市公司集体鸣锣,一幅IPO市场的沸腾图景正在香江之畔热烈铺展。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港股上半年已完成43宗IPO,同比增长43.3%;累计募资额飙升708.4%至1067.1亿港元,接连超越纽交所、纳斯达克以及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时隔四年重返全球第一。
走出估值洼地的港股,正成为中国资产重估的主要前沿阵地。
港股基金狂飙
在港股整体走牛的情况下,一众港股主题基金净值也得到修复。主动权益基金中,2025上半年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中,除了北交所主题基金外,基本重仓了港股。例如排名第一的基金,就是一只纯粹的港股主题基金。
ETF表现得尤为亮眼。据Wind数据,2025上半年收益排名前17的ETF,均被港股主题ETF包圆,17只产品上半年回报最低也达到43%,而Top 10门槛的回报达到了51.00%。
为何ETF表现能大幅超越宽基指数?这和产品有关。例如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OF),它跟踪的是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覆盖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且行业分类属于生物技术、药品或医疗保健设备的公司,目前有50只成分股,包括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等权重股。上半年港股创新药极致反弹,ETF也取得了较好的回报。
近年来,指数化投资正逐渐成为主流选择。借助一篮子优质标的的系统性配置,指数工具不仅能有效分散个股风险,更能紧跟行业基本面变化,实现高效、低门槛的参与。事实上,越来越多资金通过ETF对港股进行配置。
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140只跨境ETF配置股票市值为4431.39亿元,较2024年末的3799.58亿元增长约16.63%。
单看具体产品,不少港股ETF也获得了资金的大额流入,截至6月末,155只跨境ETF累计获得605.77亿元资金净流入。
港股ETF流动性显著提升。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OF)今年上半年日均成交额1.46亿元,同比增长172.90%;日均换手率46.15%,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16.87%;
港股主题的ETF,产品设计上也逐步多元,给投资者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工具。
比如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南方(520660.OF),它跟踪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该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国务院国资委央企名录中分红水平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股息率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给钟情“港股+央企+红利”的投资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按照申万一级行业看,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成份股的所属行业中,截至2025年7月9日,石油石化、通信与的交通运输权重占比较大,分别达到28.9%、23.1%与14.3%,三者占比超六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命脉;其次煤炭、公用事业、建筑装饰等行业均有一定占比,基本覆盖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权重排名靠前的成份股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石油股份、中远海控等大型央企。
自发布日(2023年9月13日)以来,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取得27.30的回报,对应14.42%年化回报。
而除了央企红利产品外,港股ETF还有医疗、互联网、金融、汽车等行业产品以及科技、消费、国企、红利低波、高股息等主题产品,能够充分满足投资者需求。
港股长期机遇可期
经历一轮强势修复后,港股后市仍被广泛看好。
5月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指出,将不断深化市场开放,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步推进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支持在港推出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等对港合作各项措施,并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
7月8日,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在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上透露,香港证监会一直与内地监管机构积极合作,持续推动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目前,相关的技术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力争近期向市场公布实施细则。
届时,内地投资者可以直接通过现有渠道买卖人民币计价股票。 由于减少了用人民币兑换港元的手续,所以有望大幅提高港股的流动性。
“港交所不仅要吸引优质上市企业,还要做好交易制度,服务好投资者和企业,包括取消恶劣天气暂停交易、调整交易费率等,提升市场参与者的体验。”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公开表示,“互联互通的空间还很大,从股票、债券、ETF到即将纳入REITs,未来还有人民币柜台、大宗商品等产品可以考虑。”
南向资金正不断流入。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买入金额达到7311.93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的8078.69亿港元。从港股通行业资金流向变动情况看,在港股12个行业板块中,上半年南向资金净流入前五的行业分别是非必需性消费、金融业、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业和电讯业。
境内公募基金配置港股仓位亦逐季上升,重点加仓方向包括互联网、银行、能源板块,以及新消费、半导体和创新药等高成长赛道的优质个股。
招商基金策略认为,科技与互联网龙头、消费复苏、生物医药与创新药、高股息资产等将会是下半年港股重点配置方向。
中金公司认为,当前中国整体仍需修复但有结构亮点的宏观与市场环境更有利于港股。国内过剩的流动性但又缺乏好的资产的矛盾,推动南向资金不断涌入,如果这一“矛盾”存在,国内资金仍有长期配置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以南向资金流入带来的流动性改善和“边际”定价权不断提升的结构性变化。
ETF,连接投资者与港股时代机遇的桥梁
随着港股市场生态改善、制度创新提速、优质资产回归提速,港股正迎来又一轮战略性重估窗口。
ETF产品凭借其透明、便捷、成本低、流动性强等优势,正在成为布局港股的“新基建”和“优解法”。无论是押注细分赛道,还是捕捉结构性机会,ETF都为投资者提供了灵活高效的工具组合。
随着ETF产品体系日益丰富、交易机制持续完善,未来,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OF)、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南方(520660.OF)等港股ETF有望在资产重估与结构性机会共振的背景下,进一步助力投资者穿越周期,把握中国资产全球化进程中的关键增量,分享港股长期成长的红利。
-END-
下一篇:没有了